
3月30日,湘中大地,双峰热土,春寒料峭,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启动仪式在双峰大会堂隆重举行。激昂的国歌声穿透雨幕,与百年前新民学会的读书声隔空应和,精心打造的红色思政课由讲述者娓娓道来,观众们聚精会神,沉浸其中,仿佛每一次聆听都能穿越百年,每一次注视都能隔空凝望。时光流逝,赤子之魂不灭,我们听到了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回响,也开启了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的崭新序幕。
红色真理燃烧,百年前留下火种。启动仪式上,演职人员现场演绎音乐思政课—沉浸式花鼓戏剧《信仰》,带我们重温蔡和森走过的路。
在巴黎蒙达尼公园的栗子树下,25岁的蔡和森用湖南口音的法语与向警予探讨《资本论》时,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中理论建树最丰者。1920年他致毛泽东的13封书信,构建起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框架,毛泽东评价这些信件“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在里昂大学勤工俭学的岁月里,他白天在工厂做工,夜晚翻译《国家与革命》,将法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转化为中国革命者的思想武器。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这份每期仅八页的刊物犹如暗夜明灯,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系列文章,为迷茫中的国人绘制出清晰的反帝反封建路线图,创造了发行量逾十万份的奇迹。陈独秀曾赞叹:“《向导》是中国黑暗政治中的一线曙光,和森就是执灯人。”
红色坐标不变,百年后誓言仍在。“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这句出自蔡和森《少年行》诗中的句子,三位讲述者都无一例外地引用在宣讲当中,现场观看的学生和应邀前来的嘉宾无一不深受鼓舞,全场时不时掌声雷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以红色双峰为课堂,以和森故事为教材,以家国情怀为纽带,让红色故事“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传”下去,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双峰组建了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工作专班,统筹宣传、纪念馆、文旅、党史等部门力量,充分发掘双峰厚重的革命文化资源,分层次、分众化打造“3+3+N”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组织专门团队开展内容挖掘、课件制作、集体会审、讲解培训等工作,完成了面向党员干部的3堂课,面向青少年学生的3堂课。这场持续百年的精神接力,通过“3+3+N”思政课体系找到了新时代的传承密码——当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共振,历史智慧与实践创新交融,蔡和森留下的思想火炬,终将在薪火相传中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红色血脉赓续,新时代薪火相传。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深的告慰。双峰县强化系统谋划,活化教育形式,全面挖掘双峰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围绕蔡和森的明信片、蔡畅的妇联徽章、葛健豪的手工刺绣等文物,还策划制作了面向社会群众的“文化传承·声生不息”主题短视频10多个。
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的建设是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合社会“大课堂”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作用的成功案例。
启动仪式的落幕,拉开了蔡和森红色精品思政课的崭新篇章。我们会在今后,听到思政课的铃声不仅在校园再次响起,而是在一场场宣讲声振聋发聩,在一幕幕花鼓戏声中引人深思,在一个个主题短视频中受到鼓舞,我们听见历史与未来正在合奏一曲磅礴的信仰交响,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思政教育的澎湃动力,用奋斗的姿态续写“强国有我”的时代回响。(作者 谢晴)
责编:杜斯律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曾超群赴双峰县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2025年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基层文联骨干专题培训班在双峰举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双峰县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王文红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王文红主持召开2025年双峰县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
“娄超”燃动双峰:以球会友 “足”够精彩
“娄超”双峰“第二现场”:大屏前的观赛热
图集 | “娄超”燃动双峰
下载APP
分享到